說到辯論節目,70后、80后首先會躍入腦海的定是「國際大專辯論會」,雖然它的巔峰時代已過去近20年;而眼下愛奇藝每周播出的《奇葩說》再次將辯論這種形式重新拉回網友視野,雖然少了些廟堂之感,多了些娛樂味道,但敢於表現的選手、辛辣犀利的辯題以及能言善辯的嘉賓都讓節目大受追捧。製作人兼主持人馬東談及對於節目的願景時表示:「希望通過這檔節目傳達年輕人的語言方式、內心世界和價值主張,並通過娛樂的形式來傳遞價值、沉澱文化。」
《奇葩說》舉辦至第二季,金星代替高曉松與馬東、蔡康永組成「KJM組合」,加上一眾女神大小S姐妹、柳岩、侯佩岑等和一眾男神廖凡、黃健翔、吳宗憲等,領著一幫有著各自說話之道的新老奇葩在辯論疆場縱橫捭闔。相比國際大專辯論會在選題方面的高大上,《奇葩說》的選題則更接地氣,比如「沒錢要不要生孩子」、「朋友圈要不要屏蔽父母」、「伴侶的錢是不是我的錢」、「小朋友被欺負要不要告老師」等話題,都與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然後,通過一個開放的論戰平台,引發社會觀念的碰撞,逐步形成穩定的價值觀,正是這檔脫口秀節目最大的意義所在。「從網友中徵集、導演組的提供以及從知乎等論壇上得來,這三個辯題來源途徑的共同點就是:一定要是心中的困惑或吶喊。」欄目組編導告訴了記者選題設置的來源、標準。
不過,作為製作人,馬東始終強調,《奇葩說》只是一檔娛樂節目,無意過多追求所謂的社會意義,但節目播出后每個辯題都會引發多個角度的討論,這帶來的一定是一種正向的社會效果。「你要說有沒有一定的社會意義,一定是有的。第一,辯論過程中,針對同一個問題給出了不同的答案,就一個問題能夠產生多元的看法,這不是什麼壞事;第二,這是一檔辯論節目,當觀點的持有方本著辯論的方式,它會絞盡腦汁、挖空心思、甚至用詭辯去證明自己是正確的,這在今天各種觀點並存或者說泛濫的社會環境中,其實能夠讓觀眾意識到是那些因為自己的立場刻意申明的某些觀點並不一定是真理,大家應該用自己的理性去判斷這些觀點正確與否。如果能夠起到這兩個作用,我想這已經是一檔娛樂節目能起到的最好的社會作用,也就是它的社會意義。」
北京晨報記者 馮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