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1年政府正式開放陸生來臺就讀,在短短四年多時間,每年平均有兩萬多名的陸生(包括學位生與短期研修生)湧進臺灣,這些數量龐大的陸生,正如陸客來臺觀光般,已逐步深刻地改變臺灣的社會、經濟與文教風貌。

 從1987年政府開放大陸探親迄今,有幾項兩岸開放政策是對臺灣整體產生深遠影響並相互交織成複雜的因果網絡,第一是開放國人至大陸探親,第二是臺商赴陸投資,第三是開放陸客來臺觀光,第四是開放陸生來臺就讀。前兩項開放政策,從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產生最大的影響是臺灣經濟產業鏈的外移與擴散,這同時也造就上百萬的臺商在大陸定居與從事經濟活動。2000年以後,兩岸的互動逐漸從單向的外移轉變為雙向的流動,數以萬計的陸客來臺觀光,為臺灣的內需市場開拓出一條新道路,相應而起的觀光業、交通業與服務業,讓臺灣的就業人口有數十萬人與陸客產業牢牢綁在一起。

 最後一項開放政策則是開放陸生來臺就讀政策,前三項的開放政策基本上是屬於下層結構的經濟與人口移動,第四項的陸生來臺政策則是上層結構的教育文化範疇。就影響範圍的深度與廣度而言,陸生來臺政策可能更遠勝於前三項政策,教育文化的涵養與蓄積需要漫長的時間累積,但它所發揮的功效,不管是時間長度與內在價值的形塑,卻遠遠勝於下層的經濟結構因素。

 陸生來臺政策的開端最早起自於「陸生三法」的通過,2010年8月19日立法院正式三讀通過所謂的「陸生三法」,包括《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大學法》及《專科學校法》等法案修正案,自此確立陸生來臺的法源依據。2010年臺灣通過「陸生三法」後,正式確立開放陸生來臺就讀的政策方向,並以「三限六不」(限校、限量、限域、不加分優待、不影響臺灣學生就學權益、不編列獎助學金、不允許校外打工或兼職、不會有就業問題、不得報考公職人員考試)作為政策管制原則。

 一般而言,目前陸生來臺的種類可區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為「學位生」,即政府陸生來臺政策規範的主要對象,其學歷受到教育部的認可,依照相關的程序申請之後,即可來臺就讀學士班、碩士班或博士班,並取得臺灣大專院校的學歷。第二類則為「短期研修生」,相較於學位生受到「三限六不」的政策管制,短期研修生屬於校際間的交流,由大專院校向教育部報備即可,因此短期研修生並非以獲取臺灣學位為目的,而是修習分為主的遊學性質,來臺期間約為一學期或二學期。

 由於短期研修生未受到「三限六不」政策的「限量」與「限校」管制,因此在學生人數上並未有總量管制,學生的來源亦未拘限於大陸地區8省市的頂尖學校,導致短期研修生來臺人數在過去七年來激增20倍。2014年的短期研修生人數已高達2萬7030人,相較於2014年的來臺學位生僅有2553人,短期研修生的人數約為學位生人數的10倍,成為來臺陸生的主流。

 受到少子化危機的衝擊,招生不足的問題讓許多大專院校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這種情況對私立大專院校而言更顯急迫。由於私立大專院校的招生魅力不如國立大院校,許多經費財源更須自行籌備。在招生不足與財源不足的雙重壓力之下,許多私立大專院校紛紛利用陸生來臺的契機,大量招攬短期研修生,藉此補足學生源不足的問題,更為學校本身開拓出新的財源經費管道。

 然而,國內私立大專招收大陸的短期研修生,已使臺灣的高等教育生態出現轉變,在學生人數與來源大幅萎縮的情況下,大陸湧進的陸生許多私立大專院校的「續命丹」。就臺灣高等教育長遠的發展而言,這種轉變是好是壞尚難定論,但卻可看出臺灣的高等教育已逐步走向「產業化」,在競爭激烈的教育市場下,求生存已成為許多私立大專院校的最高法則。從西方國家的經驗來看,美國、英國與澳洲等國早已將高等教育「產業化」,透過每年大量招收外國留學生來壯大其教育產業。臺灣高等教育的轉型則是才在初生萌芽階段,未來可能仍有很長的一段路需要走,而在因緣際會下,陸生來臺恰恰啟動臺灣高等教育的轉型工程,教育可能不再僅僅是一項「志業」,未來它更是一項「產業」。
 【中央網路報】

文章出自: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50906/15100595.htmlcoach包包型錄 coach outlet coach皮夾 LV包包 LV皮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陳俞琳慕壯蘆鍘除 的頭像
    陳俞琳慕壯蘆鍘除

    mistycruzvv的部落格

    陳俞琳慕壯蘆鍘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